水处理工程(六):污水的自然生物处理
1.稳定塘
1.1.水体的自净作用
物理净化、化学净化、生物净化。
水体的氧平衡(氧垂曲线)
1.2.概述
利用天然池塘、河堤、洼地等,在塘内形成藻类、好氧性细菌和原生动物组成水生共生系统,使废水得到净化的生物处理工艺。多用于处理中、小城镇 的生活废水。
厌氧塘深度较深, 一般2.0m 以上,有机负荷率高,塘内基本呈厌氧。
好氧塘:深度较浅, 一般不超过0.5m,藻类供氧。
深度处理塘上层是好氧区,藻类供氧,由好氧微生物起作用;中层是兼性区,DO 减少,由兼性微生物起作用;下层为厌氧区,塘水无溶解氧,沉淀污泥在塘底进行厌氧分解。
曝气塘:采取人工曝气供氧。
1.3.工作原理
好氧塘:塘内存在着菌、藻和原生动物的共生系统。塘内的藻类进行光合作用,释放出氧,塘表面的好氧型异氧细菌利用水中的氧,通过好氧代谢氧化分解有机污染物并合成本身的细胞质(细胞增殖),其代谢产物 CO2则是藻类光合作用的碳源。
兼性塘、厌氧塘、曝气塘。
1.4.优缺点
优点:基建投资少;运行管理简单, , 运行费用低;可进行综合利用,实现污水资源化。
缺点:占地面积过多,没有空闲余地时不宜采用;处理效果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大;如设计或运行不当,可能形成二次污染。
1.5.净化机理
2.土地处理系统
2.1.概述
在人工调控下,将污水投配在土地上,通过土壤-微生物-植物组成的生态系统进行一系列物理、化学、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的作用,使污水中的污染物净化的处理方法。
2.2.处理类型分类
慢速渗滤、快速渗滤、地表漫流、湿地、地下渗滤。
2.3.湿地处理系统
湿地处理系统是一种利用低洼湿地和沼泽地处理污水的方法。
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种有芦苇、香蒲等耐水性、沼泽性植物的湿地上,废水在沿一定方向流行过程中,在耐水性植物和土壤共同作用下得以净化。湿地处理可直接处理污水或深度处理 。污水进入系统前需预处理。
本文链接:http://weilaigu.cn/?id=19
版权声明:本站资源只提供web页面服务,不提供资源存储,也不参与录制、上传。仅供用于学习和交流,请遵循相关法律法规,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有侵权、不妥请联系本站删除
发表评论
还没有评论,快来说点什么吧~